燕山君即位為帝,一心要追封被先王廢黜賜死的母后尹妃,但受百官阻撓而作罷。無法恢復尹妃的身份,讓燕山君感到日夜被母親的冤魂纏繞,因而變得異常暴躁,荒廢政事。 申相玉對於《燕山君》被西方評為「韓國的《哈姆雷特》」,顯得不以為然,而且對於當年為了趕及新年檔期上映,只能用兩個月倉促拍竣一部歷史鉅片,極為不滿。連同翌年的續集《燕山暴君》(1962),他曾揚言希望把兩部影片的菲林底片都燒毀。儘管如此,《燕山君》在當年還是叫好叫座,獲頒第一屆大鐘獎(1962)的最佳電影。
胡金銓導演曾於康城影展獲獎,1978年被英國《國際電影指南》選為世界五大導演。此部抗日戰爭片,為胡氏1964年自編自導自演的首部作品,於1966年金馬獎獲最佳編劇、最佳剪輯(姜興隆)及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,被評為「寫中華兒女的愛國熱誠,演導活潑,內容很有深度」。故事描寫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國人奮起抗日的事蹟;除胡氏粉墨登場外,主要演員還包括樂蒂、陳厚、夏儀秋及陳燕燕。